铸造前沿技术分论坛 第二十一届中铸协年会

  由中国铸造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将于2025年5月17-20日召开,会议日程公布如下,欢迎参会。

  隆重召开。中国铸造协会年会作为我国铸造行业规格最高、顶级规模、影响力最广的年度盛会,汇聚了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权威专家、资深学者以及众多精英人士。年会聚焦行业前沿趋势、热点问题,通过主题演讲、高端对话、技术研讨、成果展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为各方提供一个共商合作、共谋发展的平台。

  双组分无机粘结剂温芯盒工艺是无机粘结剂技术发展的转折点,是本世纪铸造用粘结剂体系重要发展之一。在过去二十多年中,无机温芯盒粘结剂成功地应用铝合金等有色铸件生产。目前国内拥有的技术水平(材料,工艺,砂再生和制芯设备)完全与欧洲技术相媲美。但是,该工艺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最重要的包含:芯砂混合料的流动性问题,铸件表面粘砂问题,铸件加工面和内部气孔缺陷问题,旧砂再生问题,砂芯储存抗吸湿性问题等。本文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工作,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具体方案,并在铸造工厂实践中证明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是完善无机温芯盒工艺在铝合金铸件应用的技术创新。

  刘金海,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铸造协会第九届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铸造协会等温淬火铸件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铸造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铸造工程》杂志编委,《China Foundry》杂志编委,《铸造》杂志编委,《铸造设备与工艺》杂志编委,《现代铸铁》杂志编委。主要是做铸造合金、耐磨材料、熔炼工艺及铸铁冶金质量的智能化调控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完成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鉴定和验收项目10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4项,全国铸造行业创新成果奖1项,全国铸造装备创新奖1项,第75届世界铸造会议“2024全球铸造行业创新技术与产品”奖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项,软件著作权7项,发表科学技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IE、ISTP收录50篇,主编、参编教材或专著10部。近年主要研究铸铁冶金质量在线智能检测与调控技术,成功开发了蠕墨铸铁、球墨铸铁和灰铸铁冶金质量智能在线测控系统,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蠕墨铸铁件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是:蠕化率的稳定性和易产生缩松。传统的控制技术不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报告主要介绍影响蠕墨铸铁件蠕化率和缩松的因素及传统技术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蠕墨铸铁动态共晶指数及动态共晶点的概念及影响动态共晶指数的因素,蠕墨铸铁原铁液碳当量选择新技术路线,蠕墨铸铁共晶过程蠕虫石墨析出的调控,基于蠕墨铸铁热分析技术的冶金质量评价方法,讨论蠕墨铸铁冶金质量智能测控系统应用案例,提出了如何获得优质蠕墨铸铁铁液的技术路线.有色铸造中金属液解决方法的比较与创新

  薛跃腾,维苏威铸造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有色产品经理,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主要是做有色合金铸造开发与应用,铸造生产经验比较丰富。负责福士科有色在树脂、涂料、冒口和金属液处理等产品线的技术和新产品的导入。在国内外会议和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主要探讨了浇注前对金属液做处理的必要性,分析了不同合金金属液处理的异同,以铝合金为例介绍了其金属液处理的发展过程;并介绍了当前常用的解决方法及其优缺点;最后介绍了福士科在铝合金处理上的一些新技术。

  马寒坤,内蒙古圣泉科利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国际市场部部长,工程师。报告摘要:

  在保证球化线中镁、稀土、钙等基本元素使用户得到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往粉料中添加比重较轻的固体颗粒物,使产出的混合球化包芯线的米重降低,不仅降低了球化线使用成本,同时还使石墨球更细小、数量更多,提高了球化等级,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张兴生,迪砂(常州)机械有限公司销售经理。2006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加工专业。2006-2010年,在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任职研发工程师。2010年至今,在迪砂(常州)机械有限公司,担任销售经理,负责DISA品牌造型线、砂处理、抛丸机设备销售及Simpson品牌砂处理设备销售。报告摘要:

  Simpsom作为工业混合和潮模砂技术的领导企业,提供从世界领先的强力混合技术到铸造砂制备、旧砂再生和型砂检测的专业解决方案。自1912年推出我们的第一台强力混砂机以来,我们从始至终处于创新的前沿,为全球铸造及化工行业提供服务。我们拥有数百项设备专利,在65个以上国家安装了数万台设备,我们的设备慢慢的变成了行业标杆。不仅在质量和性能方面,还凭借更环保的价值观而广受赞誉:可靠性、耐久性、可持续性、连通性、自给性。

  姜波,博士,常州大学副教授,江苏省双创博士,上海爱他浦工业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主持参与国家“97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总装备部、省市重点研发计划、企业委托等科研项目15余项,在Corrosion Science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长期开展先进微合金铸铁、钢铁材料、先进铸造工艺与技术探讨研究,培养硕士、博士20余人。报告摘要:

  随着工业下游对灰铸铁件性能要求的逐步的提升,以及铸造行业面临的成本竞争日益激烈,灰铸铁增氮技术的应用在当前铸造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中显得很关键。

  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灰铸铁增氮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领先企业在该技术应用上的成功案例进行了调研。本研究从灰铸铁增氮效果、增氮材料、增氮工艺及装备等多重维度,探讨了国内灰铸铁增氮技术应用效果不佳及普及程度不足的最终的原因。通过爱他浦的实践案例,本研究从经济效益与工艺稳定性的角度,介绍了实现灰铸铁精准、稳定、高效增氮的有效途径,即灰铸铁增氮的最优解决方案:爱他浦增氮解决方案。

  凡本网注明“来源:机床商务网”的全部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机床商务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站稿件,需经书面授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机床商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机床商务网)的作品,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书面证明。我们将在核实后做出妥善处理。